11月初,吴起县胜利山仍草茂风清,山顶上那棵饱经风霜的杜梨树,静静矗立在“切尾巴”战役临时指挥所旧址旁。它见证了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
吴起胜利山的长征纪念碑
“‘切尾巴’战役就是毛泽东、彭德怀指挥红军陕甘支队在吴起镇西山地设伏战胜国民党军的,这是长征中的最后一场战役,我们胜利了!”11月11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讲解员郭瑞站在杜梨树下将这里的故事娓娓道来。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一路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然而,就在这时,尾随而至的国民党骑兵如同一条甩不掉的“尾巴”,对红军形成了夹击之势。
面对这样的危急形势,毛泽东果断电令彭德怀前来,并找来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连夜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分析敌情,作出了“打退追敌,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的部署。随即,红军在吴起镇周边的山岭上和沟道里布下“口袋”,决定要把这条“尾巴”消灭在苏区之外。10月21日4时许,毛泽东等领导渡过洛河,来到平台山(今胜利山)杜梨树下的前沿指挥所。在这里,他们与部分团以上干部召开了战前动员会,反复强调这场战役的重要意义,激励红军战士奋勇杀敌。
当日7时左右,著名的“切尾巴”战役全面打响。中央红军采取分块切割、相机包围的战术。战斗进行到9时许,全歼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骑兵团,击溃第三十二师和第三十六师两个骑兵团,缴获重机枪等大量武器装备。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战斗胜利后,毛泽东即兴挥毫为彭德怀赋诗一首,彭德怀看后,把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并退还给毛泽东。
在兵乏马困之际,中央红军为何能击败尾追敌骑,打赢“切尾巴”战役?
“这一切都离不开牢固的群众基础,有老百姓才有胜利山上的胜利。”郭瑞回答道,“就像电视剧《西北岁月》所演的一样,为了支援中央红军,陕北人民昼夜不停地筹集粮食和生活用品,通过驴驮人背的方式,在崎岖山路上形成了一支支‘送粮大军’。当时,老百姓还自发组织毡匠赶制毡衣和毛被套,连夜为红军缝制衣物,为‘切尾巴’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今天,胜利山上游客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人来此重温峥嵘岁月,筑牢信仰之基。
(责编:高敏 审核:妙侠 签发:吕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