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关系证明、户籍证明、养犬证明、婚姻状况证明……过去,经常有群众拿着这些来社区盖章,似乎社区‘万物皆可证明’。但实际上,有些事情社区根本办不了,还让居民多跑了路。”10月10日,咸阳市秦都区渭滨街道锦华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冰告诉记者。
好在这种情况已成为“过去时”。
在锦华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记者看到,墙上张贴着20项“社区居委会不予出具证明或盖章事项”,并明确指出这些事项证明的负责机构和申请方式,让居民办事一目了然。
明确“干什么”“谁来干”,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耕好“责任田”、做好“分内事”。近年来,咸阳市明确权责清单,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推动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更加务实地开展工作,更加高效地服务群众。
减负:牌子少了,能提供的服务多了
在三原县陵前镇大寨村村委会的外墙上,隐约还能看到胶水和钉孔的痕迹。
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吕刚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挂了近20块牌子,每块牌子背后都有相应的考核、材料报送等任务要求。“有些村民看见墙上挂着残联的牌子就来办残疾人证,但我们没有这个权限,被群众批评挂着牌子不办事。”吕刚无奈地说。
去年,咸阳市建立村级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制定村级组织负面事项清单,规定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村级组织办理拆除违章建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统计调查等25项事项。
在吕刚看来,这把村干部从一些本不该承担的事务中解脱了出来,能腾出时间和精力更好服务群众。
经过清理规范,大寨村保留了6块牌子。牌子虽然少了,村里能办的事却多了。
各镇(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发放村级便民服务可办事项清单,明确哪些事项由村便民服务室直接办理,哪些由代办员代为办理。
“像丧葬补助金,以前村上开证明后,村民要去镇(街道)相关部门申领。现在村里统一帮办代办,让村民少跑路。”吕刚介绍,之前村上办不了的残疾人证,如今村委会协调残联、医疗等部门“上门办证”,为残疾人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重要的不是‘牌子’而是‘里子’。我们关心的是村里能为大家办多少实事。”前来办事的大寨村村民陶勇说。
赋能:从看得见管不着,到管得住管得好
电动自行车上楼,在很多小区是管理难点。
今年以来,咸阳市渭城区渭阳街道分批次为辖区小区电梯安装“黑科技”。有居民推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时,智能摄像头能立即识别,电梯也会自动停止运行。
“以前,我们想推进这项工作,需要和消防、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沟通协调。现在,得益于权力下放,街道可以自主实施,效率更高。”渭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娣说,截至目前,辖区小区已实现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全覆盖。
办好基层事,既要“瘦身减压”,也要“健体赋能”。咸阳市建立158项权力清单和149项“属地管理”事项清单,推动管理、服务更加高效。
同时,咸阳市将直接面向群众、发生频率高、基层能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事项,精准向镇(街道)下放行政执法权。全市平均每镇下放43项、每个街道下放27项。
和很多城区一样,三原县渠岸镇所辖区域面临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污染环境、拥堵道路等难题。
“以前,乡镇一级没有行政执法权,解决问题常靠劝说,效果不理想。”渠岸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长刘方说,行政执法权下放后,他们现场执法,通过放管结合,将东五路延伸路段打造成规范便民的特色“夜市街”。
“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有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让以前看得见管不着的事管得住管得好。”渠岸镇党委书记王刚说。
增效:有更多精力抓落实,有更大能力办成事
今年,咸阳市秦都区马泉街道秦都花苑社区党总支书记高璐和社区干部终于不用为创文创卫任务发愁了。
今年以来,咸阳市规范社区机构挂牌和创建评比。随着减负松绑、资源下沉,基层有更多精力抓落实,有更大能力办成事。
“繁杂事务少了,我们有更多时间沉下去,把群众需求摸上来。”高璐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我们不仅增加活动频次,还提升服务水平,力求把活动办到群众心坎上。”
做好社区工作,要有一支能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的队伍。
在礼泉县,不少便民服务从社区延伸到小区,推动社区工作者下沉网格,方便群众就近办、随时办。“我们上门入户,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做好社保年审等事情。”礼泉县长庆社区党支部书记赵蒙说。
在职党员双报到,带给社区的不仅是人,还有资源。“我们住建系统组织143名‘红马甲’党员志愿者下沉到康乐社区,为老旧小区新建花园、规划停车位、安装健身器材,为新建小区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礼泉县住建局下沉阔华福邸小区的党员志愿者刘磊说。
“红马甲”助老、“红马甲”代办、“红马甲”保洁……如今,一大批“红马甲”活跃在咸阳市的大街小巷、社区院落,成为社区治理的好帮手。
(来源:陕西日报)
(责编:李佳欣 审核:蜀秦 签发:吕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