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功县大庄镇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内,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三大功能板块井然有序。高清监控屏实时显示镇域动态,智慧调解终端高效运转,5个“一站式”服务窗口前,工作人员正耐心为群众办理业务——这是大庄镇以“六化”建设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国卫生乡镇、陕西省法治政府强基工程试点镇,大庄镇立足武功县“西大门”区位特点,高标准建成150平方米综治中心,集成矛盾调解、信访接待、法律咨询等多项服务功能。过去,群众办事要跑多个部门,现在‘进一门、找一人、办完事’,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中心配备的智能终端已实现与“数智咸阳”平台数据互通,今年累计处理群众诉求58批次,办结率达99.6%。
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大庄镇创新推出的“六化”治理模式。从硬件设施到制度设计,从人员配置到流程优化,综治中心正以系统思维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阵地建设标准化。按照“五有”标准,高标准建成总面积150平方米的综治中心,划分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3大功能版块,配备高清监控屏、智慧调解终端等设备,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5个,实现群众诉求“进一门、找一人、办完事”。
运行机制协同化。通过“1+5+N”联动机制(1个中心统筹,5部门常驻,N部门随叫随到),大庄镇打破部门壁垒,形成矛盾纠纷联调、问题联治工作格局,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受理、调解、回访等工作流程,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队伍建设专业化。组建由镇党委副书记为主任的政法工作专班,配备专职工作人员6名,全镇22个行政村设置一级网格49个,二级网格143个,吸纳退休干部、乡贤等兼职调解员66名、法律明白人22名,持证调解员占比达100%,形成“专业+志愿”的服务队伍。
矛盾化解闭环化。坚持镇领导包抓信访案件,推行“受理-分流-调处-回访”闭环模式,今年以来,成功调处项目劳资纠纷、用工争议、合同经济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等疑难纠纷58余件,为群众调解合同纠纷涉及金额达17余万元,为务工人员讨回欠薪30余万元。通过“管理+治理+调解+服务”工作机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根源,实现了“调解一案、示范一片、引领一域”的综合效应。
群众诉求畅通化。依托“12345”便民热线、“数智咸阳”平台、公开电话及办公地点,全面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将接访室打造成群众“进得来、愿意来、还想来”的服务阵地。今年以来,累计接待群众来信来电来访58批次62人次,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及心理辅导27余人次,联合相关职能站所开展接访下访17批次26人次。
便民服务快捷化。设便民大厅主任1名、常驻业务同志4名,随时办理群众民生事项。今年以来,便民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2000余人次,受理残疾证办理、丧葬补贴申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计生家庭合疗补助申请等各类服务事项1400余件,办结1394件,办结率为99.6%。
作为全市信访工作示范镇,武功县大庄镇正以综治中心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杠杆。通过"六化"建设,大庄镇不仅实现了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更构建起"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责编:高心怡 审核:韩芳 签发:吕骥)
video
2025-07-28
2025-07-28
2025-07-27
2025-07-27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