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咸阳高温红色预警持续!昨日收治2例热射病,医生紧急提醒:出现这些症状立即就医

2025年07月15日 17:07:10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近日,气象部门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气温持续走高,最高温升至40℃以上。 如此高温“烧烤”模式的开启,不仅让人倍感不适,更可能潜藏着一种致命风险——热射病。

“热死了”,真的不是开玩笑——每年都有人因热射病死亡。

中国疾控中心在2024年6月的《热射病防治指南》中指出,我国热射病发病率近5年呈上升局势,年增长率达18.3%,且死亡率高达62%,远超过普通中暑。

7月14日,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内科在短短的2小时内收治了两例热射病的患者。

24岁的小伙小李正在户外劳作时,毫无征兆地四肢猛烈抽搐,被朋友紧急送医时,肾脏已亮起红灯,尿都快排不出来了!仅仅几小时前,另一位小王也经历了相似的噩梦——先是头痛欲裂、恶心呕吐,紧接着便同样抽搐倒地。送到医院一查,两人都被凶险的“热射病”击中,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急性肾功能不全)。医生们争分夺秒,补液、护肾、纠酸、护心……一系列生死抢救,才把他们从鬼门关拉回来。

这血淋淋的案例警示我们:热射病是藏在高温下的“致命杀手”,它进展迅猛、专攻要害(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极高,哪怕年轻力壮的劳力也难逃魔爪,抢救必须迅速、有效!

您了解什么是热射病吗?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体温迅速升高至40℃以上,并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昏迷、惊厥等)及多器官功能损伤等表现,属于医疗急症。

热射病的临床表现

根据今年 4 月 28 日发布的《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 版)》所示,既往的诊断标准多将核心体温 ≥40 ℃ 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然而这只是经典型热射病的主要特殊体征之一,很容易忽视其他不典型症状的热射病。

图片

图片来源于丁香园

简单来说,当人体像一台“过热的电脑”,散热系统彻底“罢工”,内部器官就会因持续高温而受损,若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

哪些人群更容易被热射病盯上

热射病并非只“盯上”户外工作者,以下人群都需格外警惕:

图片

1 高温环境作业者: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

2 老年人群:身体调节功能退化,对高温敏感,且可能因独居而延误救治。

3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身体耐受力差,高温易诱发病情加重。

4 肥胖者、孕妇:身体负担较重,散热效率低。

5 剧烈运动者:如夏季长时间跑步、军训的人群,大量出汗后未及时补水补盐。

热射病都有哪些信号?

热射病的发展虽然迅速,但并非毫无征兆,识别早期症状能为抢救争取时间:

1)轻度预警: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

2)典型症状:体温超过40℃,皮肤干燥无汗,也可能因为早期代偿而大量出汗,面色潮红或苍白,伴有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

3)严重表现: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多器官衰竭(如肾功能损伤、休克)。

一旦出现上述典型症状,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切不可当作普通中暑拖延!

遭遇热射病,如何进行科学急救?

热射病的黄金救治时间极短,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就会明显上升,现场急救需遵循“快速降温、迅速送医”原则:

1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

2 快速降温: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用凉水擦拭全身(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若有条件,用冰袋或湿毛巾敷在上述部位,或用风扇加速散热;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

3 补充水分需谨慎

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若已昏迷,切勿强行喂水,以免呛咳、窒息。

4 立即送医

热射病属于急症,无论症状轻重,都需尽快送往医院救治,告知医生“疑似热射病”,以便医院提前做好抢救准备。

夏季如何预防热射病?

热射病可防可控,做好以下几点能有效降低风险:

减少高温暴露:避开正午12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外出,户外作业时每30分钟到阴凉处休息。

科学补水补盐:大量出汗后,及时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避免只喝纯水,以防电解质紊乱),少量多次饮用,每次约100-200毫升。

穿着合适衣物:选择宽松、透气、浅色的棉质衣物,便于散热。

加强健康监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夏季要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或风扇降温,家人需多关注其身体状态。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责编:高心怡 审核:韩芳 签发:吕骥)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