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咸阳专场举行

2025年04月22日 22:36:26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看咸阳》讯:4月22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 ”系列新闻发布会咸阳专场在西安举行。咸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冷劲松,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俊英,咸阳市科技局局长杨冲锋,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君宇出席,以“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奋力迈出咸阳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更大步伐”为题目,介绍有关情况,并围绕咸阳在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文旅产业发展、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等方面内容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咸阳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突破。经济总量迈上3000亿的新台阶,增速达到6.5%。今年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顺利实现了“开门稳”“开门红”。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咸阳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曾被誉为纺织城、电子城,工业基础坚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咸阳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能化、食品、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型显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光子等未来产业,促进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新动能积厚成势。

咸阳北部煤炭储量超过110亿吨,不断推动能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去年投资33亿元的世界首个660兆瓦超临界CFB示范项目投产运行,投资90亿元的杨家坪煤矿今年6月正式动工。咸阳高端能化园区已经落户精细化工企业30余家,90%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园区产值将突破百亿。纺织也是咸阳的一个传统产业,咸阳支持咸纺集团深化国企改革,支持民营纺织企业创新发展,乾县一家民企抓住“汉服热”机遇,去年生产汉服213万件,实现产值5.1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探索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新型显示是咸阳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彩虹股份是我省新型显示产业链链主企业,这几年专注高世代基板玻璃领域,成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全球第4家、国内唯一一家大批量供应高世代基板玻璃的企业。去年,彩虹基板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0.6%,净利润较2023年翻了一番,市值两年翻了一番。在彩虹这个链主企业的带动下,46户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咸阳,形成从石英砂到显示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咸阳以空海天装备、输配电、光伏、汽车零配件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正泰电气、西电集团、隆基乐叶、法士特等一批龙头企业纷纷布局投资咸阳。新材料也在咸阳有比较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去年,科隆新材在北交所上市。天成航材主要从事钛合金材料研发生产,今年也有望在深圳上市。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咸阳聚力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谋划了一批牵引性强、撬动性大的工作抓手。去年交大创新港咸阳新区正式落户咸阳高新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西安交大在咸阳共建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两年位居软科中国理工类高职院校首位,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咸阳将开发区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主战场,去年实现了省级以上开发区县域全覆盖,今年持续落实开发区各项改革措施,着力推动要素在开发区集中、功能在开发区集成、产业在开发区集聚。咸阳抓住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建成投用的机遇,推动咸阳经开区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二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咸阳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农业始祖后稷曾在此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咸阳锚定农业强市的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稳粮、优果、扩菜、强畜协同发力,农业总产值、增加值稳居全省前列。

咸阳持续筑牢耕地和粮食安全根基,去年,咸阳市粮食总产超过185万吨,实现“二十一连丰”。水果产量超过550万吨、居全省第一,其中,苹果占八成以上。全国每十个苹果,就有一个产自咸阳,“咸阳马栏红”苹果位列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的第4位,瑞雪、秦脆、华硕等新优品种远销世界各地。蔬菜产量达到388万吨,设施蔬菜面积41万亩、产量141万吨,均排在全省第一。奶山羊存栏量超过70万只,年产羊奶量近1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咸阳弘扬茯茶制作传统技艺,提升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水平,目前产量接近6000吨,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益海嘉里、双汇、伊利、金沙河等知名企业先后落户咸阳,咸阳自身也培育出红星软香酥、心特软、子祺等本土优质食品加工企业。

三是加快打造文旅支柱产业,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谈到咸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厚重的历史积淀。咸阳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都城,秦朝目前留下的历史遗存,首当其冲的是郑国渠。咸阳深入挖掘郑国渠“天下第一渠”的文化内涵,渠首遗址区4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积极谋划实施秦直道遗址保护利用工程,不断擦亮秦文化标识。开展汉唐帝陵保护专项行动,乾陵去年成功创建5A级景区,茂陵正在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距茂陵9公里,备受关注的咸阳博物院(新馆)5月份动工建设,将全面展示咸阳深厚的历史文化。

咸阳有独特的城市魅力。咸阳汇通十字有亚洲最大露天面馆,城内还有福园巷子、咸阳老街等新晋打卡地,充满车水马龙的烟火气。渭河在咸阳穿城而过,形成万亩咸阳湖、万亩绿地,去年开始,咸阳对渭河城区段进行全面的治理提升,今年将全线完成,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惬意休闲的好去处,城市也多了一抹恰似江南的灵秀气。去年咸阳举办了7场大型演唱会和体育赛事,今后也将继续精心组织、全力保障,让大家既能享受音乐的盛宴、运动的魅力,也能感受咸阳健康澎湃的青春气。

咸阳也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袁家村是全国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是一个关中小村落,每年游客接近千万,五一、春节等节假日每天游客近20万,旅游综合收入每年超过12亿,是乡村振兴的奇迹。除了袁家村之外,咸阳还有马嵬驿、龙泉公社等一批乡村旅游体验地。

咸阳有优质的生态资源。咸阳北山最高海拔1800多米,气候凉爽、绿树成林,是“天然氧吧”,秦代的林光宫、汉代的甘泉宫均坐落于此。修建在泾河上游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今年11月将开始蓄水,总库容32.76亿立方米、水域面积7.3万亩、回水长度97公里,被称为陕西的“小三峡”,蓄水完成之后,对周边区域小气候将产生影响。咸阳推进东庄水库水利风景区建设,全面开展泾河综合治理,打造泾河“百里画廊”。

山南水北,咸阳很美。咸阳将砥砺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激扬“秦地最胜,无如咸阳”的自信与豪迈,干字当头、奋发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突破,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作出更大贡献。

(咸阳广电全媒体记者 高启红 杨翎子)

(责编:高敏  审核:妙侠  签发:吕骥)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