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兴平:粉条传统制作 冬日里的别样风景

2024年12月12日 15:56:07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看咸阳》讯:眼下已经进入冬季,兴平市丰仪镇水寨村农拓粉条加工专业合作社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火热的活计——挂粉条。一排排、一行行的粉条在冬日暖阳下晶莹剔透,成为一道别具特色的乡村风景,粉条加工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更让村民们看到了增收致富的“薯”光。

水寨村是远近闻名的手工红薯粉条加工村,加工红薯粉条具有几十年的历史,如今依然沿用传统工艺制作。

李秀渊介绍,他们把原先分散加工粉条的群众集中到合作社统一加工,申请了商标并印制了精美的包装,对外销售。几年间,红薯粉条做的是风生水起,合作社也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12月3日,记者走进农拓粉条加工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挂粉条、晾晒粉条,一排排悬挂着的手工红薯粉条晶莹剔透,格外亮眼。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将干红薯淀粉放在一个大盆里,打芡、和粉,用漏勺均匀地漏粉,再冷却、清洗、晾干。这样考究的传统工艺做出来的粉条久煮不溶、晶莹透明,入口爽滑筋道,在市场上自然能卖出好价钱。同时也让村里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挣工资。

兴平市农拓粉条加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秀渊:“红薯粉条生产量一天就是3000斤,每天销售1000多斤。现在一天有20多个工人,男工每天120元,女工每天80元。

李秀渊告诉记者,从每年10月开始收红薯、磨淀粉、挂粉条,直到春节前,可加工粉条2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80万元。

兴平市农拓粉条加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秀渊:“下一步,我们将规范化生产,进一步扩大规模,打响‘秦一根’粉条品牌,让更多的群众在红薯粉条产业链上得到实惠。

(咸阳广电全媒体记者 胥正齐 王楠)

(责编:张优美   审核:蜀秦    签发:吕骥)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