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科普 | 三伏天如何养生?建议收藏

2024年08月07日 17:07:33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时候。所谓“三伏”指的就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它的日期是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2024年三伏天时间

7月15日至24日为头伏(10天)

7月25日至8月13日为中伏(20天)

8月14日至23日为末伏(10天)

“上蒸下煮”是此时绝大多数人的切身感受。如何在三伏天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守好身心平衡和谐之气?

饮食调养宜清淡

入伏时节,气温高,暑湿重,因此,饮食调养应以清淡为主,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最佳。但很多人会过分贪凉,极易损伤脾胃阳气,这恰恰违背了中医养生的规律。与此同时,冷热交替除了使人容易受寒、感冒,增加心脏负担,严重时还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甚至造成死亡。

1.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忌口渴后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

2.可适量食用清泄暑湿之气的食物:苦瓜、莲子、丝瓜、冬瓜等。

3.三伏天流汗多,还易流失钾元素,可以适当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及钾元素的食物及时进行补充。

情绪调节宜平和

入伏时节,高温炎热,火气通心,夏季火气旺盛易伤心阴,扰心神,加重烦躁易怒的情绪。因此,要时刻注意情绪的调节,保持平和的心态。适度闭目养神,排除杂念,能够达到养心和放松身心的目的。

规律作息养精神

《四季调神大论篇》有云:“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人不易入睡。中医养生提倡晚睡早起,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通常建议22点左右入睡,5点左右起床。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午睡建议3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会干扰晚上睡眠。

穴位按摩保全身

推拿按摩是中医传统瑰宝,入伏时节适当进行穴位按摩,有助于避暑祛湿、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起到保健全身的作用。

1、太阳穴 功效:清利头目、止痛疏络。

2、足三里 功效:促进消化、生发胃气。

3、阴陵泉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益肾。

4、神阙穴 功效:调理肠胃、健脾祛湿。

5、涌泉穴 功效:祛除邪热、滋阴降火。

适度运动很重要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多人喜欢在三伏天更加努力锻炼,认为出汗多,可以祛湿、减肥,殊不知汗出过多会耗伤人体阳气和津液,对身体造成伤害。运动方式以走路、八段锦、打太极拳等轻量运动为主,只要适当出汗即可。

三伏天养生八大重点:

1.养气

伏天出汗多,容易耗气伤阴,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因此,养生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建议:饮用西洋参泡水。

2.养心

中医认为,心与夏季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夏天出汗多,伤心阴、耗心阳,故夏天还是心脏最累的季节,因此夏季当以养心为主。尤其是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要提高警惕。建议:吃红色食物。

3.健脾

夏季暑湿重,尤其是长夏时节。长夏与五脏之脾相通应,湿热太重会困阻脾胃,所以夏季没胃口是不少人的通病。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旦吃不好,就会引发很多健康问题。建议:饮用陈皮茶。

4.祛湿

夏天多暑多湿,暑湿侵害人体可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脑胀、肢体困重等症状。建议:饮用西瓜翠衣汤。

5.解暑

三伏天烈日炎炎,高温难耐,容易中暑,可进食解暑、祛湿之品。建议:适当饮用绿豆汤。

6.清火

夏天易“心火上炎”,有时会导致口疮、心烦、失眠等病症。

7.解毒

夏季容易使人热毒过盛,养生重要的一点便是清热解毒。建议:饮用莲子心茶。

8.安眠

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夜间休息欠佳。建议:饮用酸枣仁粥。

三伏天养生误区

过度温阳:夏季进补适可而止,忌大补

过度消暑:对于贪凉人群,消暑同时注意防寒

过度锻炼:适度锻炼,减少耗伤阳气及津液

避免每天大量喝绿豆汤、用蔬果代替正餐,即使天气再热,也需适当补充瘦肉、鱼、豆、奶、蛋等。

总之,入伏时节养生保健需要从饮食调养、情绪调节、规律作息、穴位按摩、适度运动等多方面入手。只有综合施策,才可以在炎炎夏日中保持健康、舒适的状态。

(来源:延大咸阳医院)

(责编:李佳欣  审核:妙侠  签发:吕骥)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