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我所经历的扶贫故事之九十一】王邓会:扶贫不是一厢情愿,而是并肩作战

2020年10月21日 11:12:36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参加工作之后,感受最深的工作就是扶贫。但贫穷是什么呢?一开始我认为是贫瘠、匮乏、短缺。直到2017年,作为选调生,我被组织派到店子河村扶贫,我才目睹了真正的贫穷。

店子河村是黄土高原群山深处一个有名的贫困村。大山在这里设下前进的障碍,绵延数十里,零零散散分布着几百户人家。祖辈在这里洒下辛酸的泪水,世世代代的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贫穷袭击着这片土地的每一个沟沟坎坎,这片贫瘠的土地很难种出富裕的梦,

随着驻村工作的深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我有了更深的思考:真正的贫困到底是什么。

因为在贫困村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贫困。

市上下来一个荷花生态观光项目,但很多村民宁可守着苹果园,不愿参与进来,最终项目不了了之。

比如,当时我们要吃住在老乡家里,但是却找不到一个愿意为我们做饭的老乡。我们私下算过这样的一笔账:每一批选调生有4个人,每人每天要交50元的生活费,12天是2400元,接下来还要来3批,那就是9600元。这对于一个贫困家庭而言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他们宁可游手好闲,却没人愿意做。

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贫穷更可怕的东西。这是一种贫穷的思想。这样的思想一旦扎下根来,就会导致穷而不思变,穷而不上进。

如何把贫困户的思想扶起来?如何把贫困户的精气神扶起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2017年,在我们单位市委办包抓的花王村,找到了答案。

我们的帮扶工作最初并不顺利。驻村队员给村子开动员大会,未来的蓝图还没来得及勾勒呢。有一个老大爷就走过来,很不耐烦说道:“你们干脆把钱给我们,就不用来了嘛?”队员解释说:“我们不是来送钱的”,老人就面红耳赤的说道:“既然不给钱,那叫我来开啥会嘛”,说完就转身离开。

后来,我们的队员在调研时,发现花王村适合种植秋葵,但是很多村民不相信秋葵这东西能比玉米卖得好?

48岁的王拉练就是其中之一。工作队以王拉练为突破口,进行帮扶工作,但王拉练一开始便一口回绝。驻村队员并没有因他一次次冰冷拒绝而放弃,而是屡败屡战,轮番做他的思想工作。有人来的次数多了,甚至成了他家里的常客。最后,还把身边脱贫的贫困户邀请到他的家里,给他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鼓励他在思想上先“脱贫”。

王拉练终于放下心里包袱,暗下决心:“王拉练啊王拉练,是应该拉出来练练了。”

他开始在自家的3.5亩土地上种上了秋葵。去年夏天挂果后,他获得了近万元的受益,他的脸上挂满了喜悦的憨笑。

很多村民看到摘掉贫困帽子的王拉练,脱贫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不但有人主动联系种植秋葵,而且还有人主动帮忙联系销售市场。甚至是村上的一些懒汉,也寻思着种上几亩小秋葵。

这种感觉真棒!扶贫不再是驻村队员单向地推着村民向前走,而是村民和驻村干部一起向前走。

其实扶贫就该是这样。它不是一厢情愿,而是并肩作战。它不是慈善救助,而是授人以渔。它不是简单的物质给予,而是坚定的希望传递。

回到来时的那颗选调初心:我为什么愿意回到基层?是的,你可能认为在大城市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但是比起大城市,我们脚下那片泥泞的土地更吸引着我,更让我愿意为之而奋斗!

(《看咸阳》通讯员 王邓会)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