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我所经历的扶贫故事之七十九】赵宝诚:京城金融赤子的扶贫故事

2020年10月16日 11:08:14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庚子年春节,西安友谊西路某军队的家属院,大门两侧贴上了红对联,挂上了红灯笼,长青树上满天星闪闪烁烁,家家窗户里飘出了香味儿。中国人,最看重这个年,一年走南闯北,忙忙碌碌,但是千方百计,都要在大年初一聚在一起,过个团圆年。年,像征着幸福和团圆,象征春天和希望。中国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经理赵宝诚和爱人、儿女坐在电视机前,说说笑笑的观看中央电视台春晚节目,沉浸在年的幸福里。

突然,一阵手机铃声响个不停,赵宝诚接到了陕西省永寿县四支队伍部的电话,要求包扶贫困村的驻村干部尽快返回村上,带领群众防疫抗疫,确保每一位群众的健康。

“你又要走了,一年难得见上几面。”妻子眼睛里满是期待和委屈。

“我是第一书记,大疫当前,怎么能不在岗位呢!”赵宝诚有些愧疚,但又斩钉截铁,不容妻子再说什么。

“爸爸,过了年再走吧!”9岁的儿子拉着爸爸的手,每年妈妈带他在北京上学,很少和爸爸在一起。4岁的女儿也偎在爸爸怀里不肯离开。

“儿子,你陪妈妈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他摸摸儿子的脑袋,搂着女儿亲了又亲,转身就去收拾行李。

正月初二,漫天大雪,覆盖了永寿县城,一片银白色世界,远处起起伏伏的山恋,原驰蜡象,一派北国风光。渠子镇在永寿县城东北部的梁塬上,中间隔着封候大沟。赵宝诚开着自家车行走在312国道,到了永平梁上,曲曲弯弯的盘山公路结了冰雪,车轮打滑忽左忽右,险些掉进沟里,无奈暂开车返回了县上。第二天几经周折,赵宝诚终于到达了所在的深度贫困村咀头村。

“赵书记,这么大的雪,你咋来的?”村民一脸惊讶。

他来不及寒暄马上跟咀头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友见面,组织村两委干部,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成了检测组,宣传组,摸排组,防疫物资保障组。在村子的几个出口设置了疫情防控检测点。把妻子给自己准备100个口罩全发给了村民。

在疫情扑面而来的时候,赵宝诚没有丝毫的畏惧,带领村委会人员逐家逐户宣传防疫知识,摸排登记返乡人员,引导群众不走亲访友,不参加聚会,勤洗手,戴口罩,最大程度的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正月初四,在零下4度的山塬上,北风呼呼的刮着,他组织村民分三组,循环站岗,他自己却全天候站岗。穿着棉鞋戴着棉帽捂着口罩,没有一丝的退却,在村头检查点,一坚守就是几个小时。冷了,就在地上跺跺脚,困了,就拍打拍打脸部。换班的同志,几番催他回村委会休息,他拍着胸口笑着说:“没事,不累,能行,共产党员的身体是钢打铁铸的,疫情不退,我就不退。”

正月初五,咸阳市出台了《疫情防空十条措施》,赵宝诚每天定时播报,解读措施,安抚群众。当时防疫物资非常紧缺,村民人心慌慌,赵宝诚一边安慰村民情绪,一边联系中行和社会关系,中行捐赠口罩300只,橡胶手套100只,消毒液10斤,他自已买了电子体温仪,分发到检测点和每一户村民。

面对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赵宝诚带头组织村上党员干部,在监测点搭建了临时帐篷,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有时实在冷的不行,就捡来柴禾生起篝火,围着取暖。值班期间,村民们看到他太辛苦了,值完班回去还要自己做饭,群众就送一些花馍、糯米枣、柿饼等食物送给赵宝诚,有的村民硬要拉他一起去家里吃饭,村民们说:“赵书记不是外人,是咱们的亲人。”

正月14日那天,村上有一位姓李的老汉,也参加这次值守任务,赵宝诚看见老人穿着破旧的棉衣,两只手揣在兜里身体瑟瑟发抖,心里非常内疚。赵宝诚通过社会关系,很快就拿到了崭新的棉服,李老汉拉着赵宝诚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说:“你心里有咱老百姓,是共产党的好干部。”做为一个党员,必须时刻不忘为民的初心,才是一个合格的“村官”。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在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大考中,赵宝诚用忠诚践行使命,用担当诠释责任,用实干彰显了精神,体现了金融人的赤子之心。

赵宝诚在永寿县已经和群众同干共苦,有三年多时间了。第一次是2002年9月,受中国银行总行委派,作为第1批扶贫工作队员,赴陕西省永寿县挂职任副县长。在这15个月时间里,他深深的爱上了永寿,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爱这里的老百姓,这里虽然是贫困山区,但是,这里的几十万亩槐树林是那么美,这里的翠屏山和泾河是那样的秀丽,让他流连忘返,这里的老百姓勤劳,淳朴,忠厚,对人心眼实,让他感到了和大城市不一样的温暖。在这里虽然只有一年多,但他却在永寿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提起“中国银行马坊镇希望小学”,当地群众说“多亏了赵副县长,他心里有咱山区孩子。”

当时赵宝诚到马坊镇去找扶贫项目,那天下着蒙蒙秋雨,他发现马坊镇的小学校舍破旧,小学生坐的小木凳裂开了缝,房顶正在漏雨,校舍俨然是一座危房。

“这很危险,要尽快解决校舍。”

镇上领导解释说,新的教学楼由于资金未到位,建了个半拉子撂在那儿。他们实地察看了现场,当机立断,他确定完成这个烂尾楼。由于工程需要先由工队垫资,赵宝诚与施工方多次沟通后,并以个人的名义做了担保,劝施工队先施工,待完工验收合格后,由中国银行付款承建费50万元。施工方同意了赵宝诚的建议,工地上马上开工了,在建校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赵宝诚天天到工地上,督促按时间保质量的完成了学校建设任务。因此,当地的群众为了感谢中国银行,把马坊完小改名为“中国银行马坊镇希望小学”,赵宝诚也被授予马坊镇希望小学名誉校长。在小学落成之前,经过赵宝诚的争取,中国银行向学校捐赠电脑40台,桌椅40套,书本衣物若干。他还通过县政府林业局,募集了一批树苗、草籽,美化了校园。给校园买水泥红砖,修建花池一座。如今,看着漂亮的校园,听着琅琅的读书声,老百姓总是能想到中国银行和赵宝诚。

15年过去了,离咀头村不远的余家庄群众,至今还念念不忘赵宝诚为村上打井的事儿。渠子镇的郭村塬上十分干旱,群众饮水非常困难,解决水源问题,成了燃眉之急。永寿县扶贫办和渠子镇政府,都希望能在郭村塬上打一口深井,解决周边群众吃水的问题。赵宝诚及时向总行领导反映了打井项目和资金问题,经中行和咸阳扶贫队长同意后,他又积极和打井队一起勘测土地,走遍塬上的各个村落,最终选定了余家庄。项目启动后,为节约经费,他又多次前往咸阳选购电机水管等设备,经过不懈的努力,300米的抽水管道,50吨的水罐,竣工交付使用,切实保障了村民的人需饮水问题。

竣工那天看着抽上来的哗哗清水,群众们兴高采烈,直呼:“吃水不忘打井人,中行万岁。”

一座学校,一口井,连着中国银行对山区群众的情谊,也让赵宝诚住在了当地老百姓的心里,让赵宝诚把心留在了永寿。

2018年9月,赵宝诚得知中国银行总行又要派一批工作队到永寿扶贫,他没和爱人商量,就报了名,主动请缨再次来到了他熟悉的地方,他把永寿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这一次来,他重任在肩,要在永寿县深度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由副县长到村第一书记,由宏观到微观,这对赵宝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咀头村,坐落在永寿县的渠子镇郭村塬上,地形属梁、塬、岇、沟壑地貌,自然条件极差。地理位置偏远,距县城约有45公里的山路。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种植单一,以小麦、玉米为主。

12月6日进咀头村后,村委会的阵地年久失修,墙黑糊糊的,窗子裂着大缝隙关不上,椅子坐上咯吱儿响,窗头柜的抽屉也掉了一片木板,时值冬月,塬上的北风呼呼的刮,直往棉衣里钻,冷得人打颤儿。

“我去趟县城,购置些办公家具,咱先得把阵地建设好。”赵宝诚对李建勇书记说。

他个人捐赠1万元,给村办公室购置了桌椅板凳,粉刷了墙壁,维修了窗扇。县民政局给村上修建了7间卧室和餐厅、灶房,取名幸福院,70岁以上的五保户老人,都可以入住。但配套家具迟迟未见,赵宝诚再一次筹集资金,全部配上了崭新的办公桌椅。此后,陆陆续续赵宝诚又拿出自己工资1.7万元,给村两委办公室购置配备了柜式空调和壁挂空调、电脑、打字机、广播和大啦叭。

“怎么让咀头村这个深度贫困村早日脱贫?”这是赵宝诚反复思考的问题。他进村后,一头扎进群众中去,一户户的去访谈,了解村情民意,多次召开班子会议,结合村情户情,针对问题找成因,针对成因找策略,针对策略定措施,经反复研讨,制定了咀头村2019脱贫攻坚工作计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将脱贫任务规划具体到户、到人、到产业、到项目,明确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帮扶同志与贫困户之间,制定了2019年1对1帮扶计划,实施贫困户分类划档,因人因户分类施策,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咀头村日照充足,海抜高,干旱少雨,从村情出发,因地制宜,在产业发展上赵宝诚和村委会确定了“花、黑、白”三大产业。

相比种植亩均收入300元左右的小麦,咀头村更适合发展人工投入较少,亩产价值更高的花椒种植产业。2017年以前,村民曾经尝试过种植花椒,因为不懂技术,最终花椒树成活率仅有30%左右,对村民的打击很大。这一次赵宝诚仔细了解分析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村民不懂技术,疏于管理造成的,且由于第一次失败歉收,心里上承受不起经济损失。解决好这两方面问题,群众栽植花椒积极性就没问题。

在渠子镇党委和政府支持下,咀头村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为村民承诺保底红利:“土地流转费+花椒红利+务工薪”收入,群众积极一下子又上来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300亩,赵宝诚争取到中行无偿援助产业发展资金80万元,推广花椒种植310亩,林下套种丹参、板蓝根310亩。聘请西北农林大学林学院教授,陕西花椒产业带头人魏智安教授长期跟踪技术指导,并提供优质种苗,请县科技局对贫困户进行了花椒、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参与栽种、剪枝的热情不断高涨,花椒长势非常好,成活率高达95%。现在郭槐路两边,花椒林下套植种药材已成了气候,相继又发展中药材丹参、板蓝根360亩,栽种吊杆杏60亩2000株。对这个仅有贫困户72户279人的小村庄,每人己达到2亩生态产业。

咀头村地处偏远,生态优良,群众有养猪的传统,但都散而小。赵宝诚帮助村委会确定生猪养殖项自,引进温氏集团,争取中行投资300万元,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规模4000头养猪厂,覆盖咀头、张贺两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底完成全部3180头,平均体重超过250斤的生猪出栏。两村146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040元,两村集体经济提留3.8万元。今年上半年又出栏猪4000头。

种养殖是一种短期产业,为了确保贫困户长期脱贫,有稳定收入,利用咀头村海拔1000米左右,光照资源较为丰沛的优势,赵宝诚又向中行争取资金408.7万元,永寿县自筹资金90万元,建起了600千瓦的村级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占地32亩。光伏发电项目投产后,可持续稳定20年,其中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分红3000元,共计43.8万元,其余12.6万元归村集体所有。

“咀头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自身缺乏造血功能,在群众需要帮扶时,往往囊中羞涩。心有余而力不足。”赵宝诚又拿出自已3.7万元,动员社会捐资13万元,在村子沟坡边建起了小型养殖厂,养鸡1200只,养羊100只。赵宝诚说:“这些收益全归村委会集体经济所有。”

40多岁的张小军,是赵宝诚包扶的贫困户,2年前因妻子和女儿大病返贫。唯一的小女儿张飞燕,大大的眼睛,活泼可爱,不幸得了白血病,在咸阳彩虹医院住院花费高达22万元,永寿医保合疗按80%予以报销,从此张小军拉下了债。赵宝诚自己捐款1000元,又通过“爱心筹”、“爰心人士”、中行同仁募集捐助8800元。张小军的妻子连惊带吓,伤心过度,患了肾病,去年一度在医院昏迷了10天,医药费支出21万元,永寿合疗及时按政策给予报销。出院后,仍需要每月去医院肾透析、服药。赵宝诚帮她联系了县上慢性病月补300元。

张小军一家的冷暖牵着赵宝诚的心,每次中行或市、县领导、爱心人士来村上慰问,他总要带到张小军家里去,米面粮油、秋衣秋裤、慰问金的能给就给,能帮就帮。如今,张小军全家享受低保2档补助月/310元,张小军任村上保洁员,每月/500元,其媳妇享受残疾人补贴每月/50元,其80岁高龄的父母亲每人每月高龄生活补贴100元。张小军家还种了13.5亩小麦。全家2019年人均纯收入11100元。

赵宝诚积极发挥个人社会人脉资源广的优势,通过爱心消费扶贫,帮助展望种养合作社销售小米10500斤,绿豆2800斤,合计107450元,帮助村民销售苹果收入1500元。近期,他又筹资金3.9万元,给村里买回了电磨子,加工小杂粮。

六一儿童节来临了,赵宝诚惦记着小学生们,积极联系爱心人士和中行职工给渠子镇渠子中学、常宁镇上邑中心小学、郭村小学捐赠图书、文具、玩具、红领巾达6万元。一年多来,赵宝诚先后争取到各方面爱心捐款达80万元。

一点一滴皆源于共产党员初心,一枝一叶心系百姓疾苦。经过不懈的努力,2019年11月17日,咀头村全村人均纯收入11000元,较2018年纯收入新增3000元,终于实现脱贫退出,圆了村民祖祖辈辈的梦。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风雨黎明,赵宝诚始终不气馁,不退却,始终把贫困群众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放在心里,他把群众当亲人,在群众心里,也把他当自己人。经过各级推荐,2020年他被评为咸阳市优秀第一书记。

赵宝诚在扶贫日记上写道: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扶贫干部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群众就跟着你干。”

“扶贫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家都在以不同方式支持扶贫,扶贫事业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关注关心,无论成效大小,都是对扶贫的贡献。”

(《看咸阳》通讯员)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