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我所经历的扶贫故事之十七】董庆伟:用实干打赢脱贫攻坚

2020年09月17日 11:20:45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我叫董庆伟,生于1982年,是乾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副主任。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从2019年2月起担任梁山村驻村工作队长开始,我就认真贯彻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发展难题。经过共同努力,梁山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实现。

摸准底数抓产业,精准扶贫定靶向。

梁山村位于县城北部旱腰带地区,辖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全村农户724户280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531人,脱贫攻坚任务重、工作繁、头绪多。进村之初,我就秉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宗旨,一头扎进入户走访工作中,与贫困户建好“感情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驻村扶贫,就要与村民结亲,把村里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进东家、串西家,跑烂了鞋底子、摸清了村底子。看着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我忧心忡忡,思考着只有把主导产业立起来,才能让群众乘上稳定致富的快车。梁山村南临乾陵,梯田较多,群众栽过西瓜、种过苹果,但都因浇灌用水缺失,效益微薄。为了给村上培育出适合的产业项目,一方面我与第一书记、镇村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多次到韩城、华阴市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蒲公英、花椒等项目进行筛选;另一方面,又积极联系农科所,专门把土样送去检测,结果发现非常适合种植花椒。经过大家的充分探讨,结合梁山村地质、海拔、气候条件,最终确定了将花椒种植加工作为新的主导产业。随后,又多次奔波于市、县、镇之间,争取项目资金。2019年,梁山村与咸阳桑榆农业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梁山村千亩花椒种植加工基地动工了。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一边亲自监督项目建设进度,一边又开始了入户动员,让群众通过“三变”模式,进行土地流转,当上了股东和工人。田间地头上,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风里来,土里去,衣服整天都是一层灰蒙蒙的土色,群众开玩笑说:“董队长成了跟我们一样的土农民了!”在我的努力下,梁山村已向花椒基地流转土地800余亩,种植花椒苗木550亩,2019年村集体经济分红3万元已稳稳当当的落在了贫困群众的口袋。

八个一批送党恩,精准施策助脱贫

习总书记说过,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只有精准施策,才能真正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驻村之初,我就把“八个一批”能否落在实处、落在户里,当做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两房建设”促安居。老百姓盼望的是安居,拥有一套安全住房也就成为了贫困群众的“心头事”。因此我也将危房改造、异地搬迁安置作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短板的重要举措。危房改造中,从建房伊始,我就从建材购买、寻找工匠、施工质量等环节盯紧盯牢,确保群众从危房变成一幢幢“暖心房”、“安全房”。王爱芳是2017年脱贫户,当初就是因为危房纳入贫困户,房屋老旧,漏水严重,一家四口挤在破旧房屋中,日子较为困难。我多次入户动员,鼓励建房,并协助解决资金难题,使她顺利完成危房改造,看着从年代已久的危房,变成了客厅、卧室、厨房和厕所样样齐全的新房,她激动的说:“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使我住进了这么漂亮的房子,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安心了,不用操心我的安全了!”王二虎是易地移民搬迁户,全家3口人从破旧的房屋搬迁进宽敞明亮的单元房时,拉着我的手紧紧不放,动情的说:“党对我们太好了,谢谢你们!不但让我搬进了新家,还为我盖起了新的猪圈,让我的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啊!”

二是教育助贫保希望。教育永远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能够长久健康发展的基础。确保不出现一个因贫辍学的学生,是我给自己定下的一道硬杠子。梁山村拥有115名在校学生,我多次入户走访,了解教育扶贫措施落实情况。几年来,梁山村不但未出现一名辍学学生,而且涌现了像杨雪、杨熙雅这样的研究生。看着通过雨露计划获得资助的15名学生和家长绽放的笑脸,我知道,这才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认可!

三是医疗扶贫保健康。梁山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达到65户,是全村主要的致贫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带领所有帮扶干部,逐户登记造册,督促办理合疗、慢性病证,做到“病有所医、医有所保”。贫困户杨志辉孙女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家庭情况困难,孩子手术一直没有实施。经过多方动员捐款、发布“水滴筹”,使孩子得到了及时救治。这样的例子在我的记事本里随处可见。

四是就业扶贫促增收。梁山村自古靠天吃饭,群众收入微薄。通过我与四支队伍的遍访发现,就业创业是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不二选择。我们多方发力,促进就业增收,一方面通过微信发布、入户走访、参加招聘等方式,及时向贫困户介绍务工信息;另一方面,对有自主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及时联系小额贷款,鼓励他们发展产业、开店经营。贫困户马海伟贷款3万元,开起了快递超市,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幸福路。

经过几年的不懈奋斗,梁山村145户贫困户实现了水、电、路全通,产业入园、教育医疗全覆盖,社会兜底权保障。一项项“八个一批”措施的落地生根,让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清零,2019年梁山村实现了贫困村顺利摘帽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93%。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有了奔头,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描绘出了一幅和谐发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党建促贫不放松,扶志扶智聚合力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一支“带不走”的驻村队伍,是驻村工作队留给村上的实实在在的一份财富。作为党员,一直为村上打造一支强力的村两委班子尽心尽力。积极配合第一书记和党支部书记,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村规民约”等制度,引导农村党员、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支持配合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创造性地推进村党员联系贫困户机制,每名农村党员联系3-5名贫困群众,定期走访贫困户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吃住在村,跑遍了全村贫困户,群众来办事,他都热情接待,及时办理。我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群众都看到眼里,高中作风和态度带动和感染了群众,群众愿意和他交心谈心,亲切地称呼我为“小董队长”,是四支队伍形成合力的“转接器”。我带头开展“扶志扶智”活动,既要当好表彰活动的“组织员”,又是政策措施的“宣讲员”。全力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一方面抓好乡村文明引领,树立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了村舞蹈队、锣鼓队,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设立红黑榜,建立贫困群众约束机制,促进后进变先进,贫困户王永兴被他不厌其烦的走访和精神所感动,最终被动变主动,从“懒汉”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打工仔”。另一方面联系市县培训部门,在村上开办农技培训班8次,培训贫困群众240人次;全力保障村爱心超市常态化运行,吸引贫困群众投劳680人次,用爱心超市积分为群众发放实用物资600余份,充分调动起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定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默默矗立在村委会东侧的省定贫困村漆金石碑,见证着梁山村沐风栉雨、脱贫摘帽、发展变化的新时代。现如今,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画卷:水泥路、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花椒加工厂房、农民培训学校、村级电商平台正在拔地而起;占地2200平方米的新文化广场,健身器械、篮球场地环绕于侧;四室分离的标准化卫生室内,所有贫困户健康档案历历在册;电网改造全部到位,晚上出门有路灯相伴;晚春的田地里,一岗岗双矮苹果绽放着万树花雪,漫布沟坡的花椒树吐出了新芽,远近驰名的梁山花皮西瓜奋力扯开藤蔓……一片生机,喷勃着浓浓希望!梁山村的崭新变化,折射着工作队长驻村帮扶的担当和硕果。

(《看咸阳》通讯员  董庆伟  报道)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