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做学生的;我的主要职责是把党和政府交给我的事干好;我想做一名村里人人需要和喜欢的人。”在派驻工作队的工作会上,我只说了三句话就结束了自己的发言。五年多过去了,我住过村民的地窑,跟老人们打过牌,给孩子们捐过书,吃过百家饭,协调各方资源给村民修路打井送爱心,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帮扶下,我和驻村工作队及两委会班子带领仲麓村一直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刚到仲麓村时,正值夏季,好心的村民为让我们享受清凉,安排我住在他们自家的地窑里,看着窑顶不小的裂缝,既担心窑洞不牢固,又感慨村民生活之艰难,思考如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入乡随俗,只有真正地跟村民一起体验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你才能判断什么样的帮助是适合的,有用的!”吃派饭也是培养与群众之间感情的重要纽带,群众吃啥,我们吃啥,即使看到饭桌上有苍蝇飞来飞去,村民面露难堪之色时,我们也毫不嫌弃,并开玩笑地说道:“没关系,多吃几瓣蒜。”村上的红白喜事,只要我们碰上,也都会去帮忙,村里的孩子上学,老人有病,只要需要,我们都会去帮助。田间地头、沟渠崖边也常常能够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记得有一次我路过贫困户王长工家里的桃树园,他正在收桃子,见到我高兴地说丰收了,他从树上摘了一个大桃子,洗了洗地给我,我懵了,我对桃子过敏,如不吃伤了他的心,便狠了一下心,吃完了结果浑身奇痒,打了4个小时的吊瓶,但心里是暖暖的,拉近了和群众的感情。王长工家里在我们帮扶下,通过危改盖起了新房,发展了6亩葡萄,养了15只羊,安排了公益性岗位,2018年顺利的脱贫了。
贫困户刘平地属于三无人员,还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我知道后便花费一个月时间分别联系镇上卫生院到县医院,最后跑到市中心医院对刘平地进行了精神病鉴定,终于在第6次的时候,把证办下来了,他高兴的逢人便说,党比母亲亲,老胡比亲人亲。
仲麓村日照充足,属于葡萄优生区,因此村里大部分经济作物以葡萄为主。对于村民几辈人盼望的水井和灌溉设施,我们联系市县水利部门找项目、找资金,通过吸引民营企业的投资,在进村的第22天开始打井,两个月后花费150万元,打下725米的深井,群众看到哗哗的流水都哭了,我们也非常感动。随后陆续解决葡萄地滴水管道的铺设!基础设施完善后,我们又着手开展科技培训,帮助全村干部群众学习葡萄种植经验。
“扶贫是为让老百姓过得幸福舒心,有时候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提升比物质更能带来持久的幸福感。”市委老干局出资5万多元为村上购置健身器材,增添锣鼓,壮大村上的锣鼓队和文艺队。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村上的群众高兴地说:老胡这人嫽得很。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核心举措。通过我们多次捐书、捐钢琴、捐电脑、捐学习用品和送观摩课等帮扶活动,与镇里的学校和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有次我正在葡萄地和群众交流,接到了爱人打来的电话:“我给你带两个娃回来,好不好?”原来作为“省级教学能手”的她去兴隆镇中心小学上了一次观摩课,生动的讲解和独创的拼音操让孩子们意犹未尽,走的时候有两个孩子拉着我爱人的手想跟她一起回我家。
我多次自己开车到河北、上海、河南,杨凌等地为泾阳县联系招商引资6000万元,建设陕西关天易景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在我们兴隆镇,通过征地办理了各类手续,已开工建设,预计11月份建成投产,带贫益贫,解决200人的用工问题,为农村厕所革命做出绵薄贡献。
通过五年来的帮扶,仲麓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村12公里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全村通过危改盖了26户住房,并以全部入住;种植的葡萄产业发展到了3500亩;通过县上的雅泰模式养羊1500只;贫困户从五年前的110户变为现在的17户,今年将全部脱贫。而我们也和仲麓村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和我们有很深的感情,这里的群众淳朴勤劳,这里的乡情乡恋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个人。群众问我,扶贫结束你还会来看望大家吗?我说:“我一定会来,也会像走亲戚一样和村上常来常往,了解你们的幸福生活。”
(《看咸阳》通信员 胡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