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作为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已成为自上而下,自一个单位至每一个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许多扶贫人因此踏上了扶贫路,走进了贫困人群,用执着、用热情书写着一曲曲奋斗之歌。
我是耿磊,中共党员,现三原县水利管理总站派驻陂西镇王化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微笑的脸庞和“我在你身边”,是我在王化村贫困群众中刻下的标签,也是我扶贫工作的初衷。
2018年3月,我被单位派到陂西镇王化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时候,对王化村的情况几乎没什么了解,只知道王化村贫困户多、经济基础差、基础设施落后。当真正进村入户后,才了解到贫困群众生活之艰,生计之难。
今年60多岁的孙义常老人家中无儿女,妻子是精神病患者,老人本身也是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全靠他一个人料理。当老人精神性疾病复发的时候,家里就没有了任何的收入,生活十分困难。村子里除了孙义常这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外,还有因残致贫、因学致贫、因老致贫等致贫原因不一,情况较为复杂。
面对贫困户期待的眼神,我的心里酸酸的。我不是不知道身边有贫困群体,却不知道这些人生活的如此艰难。基本了解了贫困户的情况后,心中愁云生起可还是微笑着告诉贫困户:别担心,国家的政策这么好,今后有我在你身边我们一起努力,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
“有我在你身边”这句话说出了,我就要用行动实实在在的兑现着自己的承诺。早上,忙着为想养羊的邸海燕写申请;中午,又在了解徐芝秀家秋收秋种的路上;下午,村委会办公室里我和队员又一头扎进扶贫规划里,查资料、写记录、针对每一户贫困户致贫原因研究具体情况。饭忘了吃、水也顾不上喝、就连天慢慢黑了也没有察觉。
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一年后王化村变了,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三委的共同努力下昔日又脏又乱的村级道路变宽了,变平坦了,变得整洁了。为了让群众夜晚出行方便,我在单位部门间来回奔波,为王化村申请点亮工程,安上太阳能路灯。
贫困户孙义常夫妇因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发展家庭经济一度让人头疼不已。后来,按照老人的意愿为他申请养殖资金。从最初的4只羊到现在的12只羊,每月仅卖羊奶的收入就已达到900多元。老人的妻子从最初上门时不理不睬、怒目相向到现在只要是工作队敲门她就轻轻地开门。孙义常老人每每见到我们 来,他就会开心的笑着说:“我侄女来了”。
随着王化村一点点变化,看着贫困群众生活在慢慢变好,我工作的劲头更大了。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在最初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时候,家里几乎是全员的反对,尤其是母亲,坚决不同意,她让我为正在上初中,学业仍需要父母管顾的儿子多想想。我让母亲放心,说自己会两头兼顾的。事实上在为贫困户说出“我”在“你”身边这句话时,一次又一次舍下了孩子。放学回家看不到妈妈;晚上睡前,看不到妈妈;周末在家,看不到妈妈;想吃妈妈做的饭,几乎不可能......孩子懂事,每次沉默理解,可对孩子的亏欠在我心里叠了一层又一层。不是心里没有家、没有孩子,只是贫困户更需要我,扶贫工作比家更重要。所以只能先舍了小家吧!孩子大了,一定能理解妈妈的!”
两年一晃而过,扶贫工作渐渐有了模样,全村的贫困户由2016年底的11户27人降至如今的5户6人,1户贫困户住上了新房、有了自己的产业;6户贫困户有了自己的家庭产业;1贫困户的孙子也找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3户五保户鳏寡老人都享受上了该享受的补贴,我成了贫困群众眼里的知心人和全市扶贫战线上的“最美扶贫干部”。
我没什么期望,只盼着贫困群众能早日过上衣食无忧、病老不愁的生活。为此,我也愿意一直在他们身边!这是我的心愿,也是我扎根基层,奋斗在扶贫一线的目标所在。
(《看咸阳》通讯员 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