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咸阳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识别、帮扶、退出“三精准”,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着力解决“三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72个贫困村退出,2.6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5%,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尽锐出战,“三落实”扎实推进
坚持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和领导小组20余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三落实”推进具体措施。坚持责任落实,推行6个责任捆绑机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面厘清压实各级责任。坚持率先垂范,市县镇村四级书记累计走访贫困对象9.12万个(户),解决具体问题3.22万件。坚持尽锐出战,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或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长,派驻第一书记889名、驻村工作队1512个、结对帮扶干部3.8万名,实现贫困人口帮扶全覆盖,共计投入帮扶资金4.66亿元;开展“四支队伍”培训184期3.8万人次,着力提升帮扶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多措并举,脱贫质量稳步提升
强化资金保障,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46亿元、整合涉农资金9.47亿元,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按照“四个一”产业布局,完成“三变”改革试点村187个,实施产业项目838个,实现6.8万户贫困群众中长期产业全覆盖;新建扶贫基地21家、社区工厂27家,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跨省就业1.29万人,就近就业6566人。通过扶贫小戏展演、脱贫故事宣讲等活动持续深化“志智双扶”工作,中省媒体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咸阳脱贫攻坚1500余篇,推荐上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典型5类13个,淳化县刘斌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突出重点,深贫攻坚成效显著
按照“三个新增”要求,长武县在马成寺村投资1470万元,永寿县在张贺村、咀头村投资4322万元,实施产业和基础设施9大举措,确保了3个深度贫困村如期退出,贫困发生率均降至1.3%以下。将鳏寡孤独和重残重病等特殊困难群体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为5万名贫困人口发放分类施保金6724万元、为1668名特困人口发放特困供养金3457万元、为8.2万名残疾人发放残疾补贴5469万元、为33615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820万元。
巩固提升,稳定脱贫机制完善
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巩固脱贫成果工作机制,出台产业就业、扶志扶智、村集体经济、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等5个配套措施,确保了“政策落实不断档”。建立防返贫监测机制,对排查出的226户边缘户、325户监测户,持续跟进帮扶。建立扶贫项目管护机制,对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等42类扶贫项目明确后续管护责任,确保已建成项目持续发挥扶贫效益。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摸底排查,对全市89.77万户362.87万农村人口全面摸排,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全市44.98万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
合力攻坚,社会扶贫成果丰硕
落实咸泰扶贫协作“153”行动计划,投资5800万元实施协作项目34个,通过“春风行动”招聘会促成274人赴泰就业。中行投入定点帮扶资金2.34亿元实施项目300多个,“公益中行”销售北四县农产品1141万元。国企合力团投资2.5亿元建成帮扶项目5个,建成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13个,实施项目23个,702家“万企帮万村”企业投入3800万元帮扶贫困群众12.04万人次。
专项整治,扶贫作风持续改进
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3次对各县市、市级各部门监督检查;关心关爱扶贫干部,出台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具体措施》为基层减负,累计表彰奖励驻村干部1629人,提拔重用368人。结合实际抓整改,中央专项巡视、国家成效考核、国务院扶贫办巡查及省上督导检查等反馈问题全部按时整改到位。
探索创新,脱贫攻坚亮点纷呈
探索建立了脱贫攻坚指挥落实系统掌上“一点通”(手机APP),走出了一条用大数据保证和落实“六个精准”的扶贫新路子,被授予“2018数字中国示范案例”,入选中央网信办网络扶贫典型案例。创新建立了危房改造“四清一责任”工作机制,得到省上领导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应用。探索总结出“幸福院”走出特殊困难群体精神扶贫新路径,得到省上领导批示肯定。“巾帼脱贫行动”抒写时代新华章,咸阳市妇联巾帼脱贫行动事迹先后被国务院扶贫办官网和中国扶贫官方微信刊载报道。
(来源:咸阳市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