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新春走基层 | 非遗面塑 捏出新春喜庆吉祥

2024年02月07日 15:53:27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面塑这门传统民间技艺,以其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深受群众喜爱。这项传统手艺绝活儿,不仅展示了传承人的技艺,还给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氛围。

2月2日是北方小年。当日上午9时许,在西安市阎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的一间工作室里,面塑非遗技艺传承人乔文君正在对一件“龙首”面塑作品进行最后的加工。

“我从昨晚8点半一直做到凌晨2点多,现在只需捏一个小灯笼安在上面就完工了。”乔文君指着面前还未完工的“龙首”面塑说。只见他拿起一个粉色面团,在手里来回搓动着,面团在十指间经过捏、搓、揉、压,又在工具刀灵巧的点、切、刻、划下辗转。不一会儿工夫,一件完整的“龙首”面塑作品就展现在大家面前,黄色的胡须、白色的面孔、红黑相间的眼睛……乔文君将这件作品立起来后,其栩栩如生、喜庆吉祥的形态顿时折服了现场围观者。正在上小学六年级的高一凡就是其中的一个。

高一凡是乔文君的得意门徒。从2017年到现在,乔文君培训过的学生有上千名。在乔文君眼里,这个徒弟属于天赋型选手,经常做出一些让他感到惊喜的作品。

“他虽然年纪小,但想象力丰富,只要掌握了面塑基础技能,稍加点拨就会创作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乔文君看着高一凡创作的动漫龙形面塑,感叹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乔文君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妈妈都要制作一些鸡、鱼、兔、老虎等形状的花馍,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他从小耳濡目染,13岁就开始和家人一起制作,久而久之便对面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去专业院校学习了食品雕刻和面塑雕刻这两门专业课程。

“面塑技艺来源于花馍,妈妈就是我的启蒙老师。”乔文君说,过去花馍主要是用面粉制作的,红白喜事、重大节日上的花馍不仅具有一定的寓意,还可以在事后食用。现在,由于大众审美的变化,各种题材的面塑都开始流行,原材料也不再局限于面粉,成分越来越复杂。

“我手里的这个面团,主要成分是高筋面粉、玉米淀粉、糯米粉,再添加一些防腐剂,先用开水烫一遍,再蒸一下就可以了。”乔文君说,他用这样的原料制作的面塑不发霉、不开裂,塑型特别好,创作的作品可以长久保存和收藏。

如今的乔文君技艺娴熟,妙手生花,常常被餐饮门店请去制作一些用于展示的菜肴面塑。每年,为了迎接新春的到来,他会雕刻出多种古今人物形象作品和生肖动物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在阎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里,有一个展出乔文君面塑作品的“专柜”,陈列着社火、蹩鼓、舞龙等面塑作品。其中,《房子半边盖》《面条像裤带》《油泼辣子一道菜》《有凳不坐蹲起来》《秦腔吼起来》《锅盔像锅盖》《手帕头上戴》《盆碗不分家》等作品具有浓郁的陕西地域特色。

作为阎良区面塑非遗技艺传承人,乔文君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面塑文化艺术,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他在阎良区多所小学任面塑老师,给学生们手把手授课。闲暇时,乔文君还在短视频平台直播面塑教学,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面塑,很多人在他的带动下开始专门研究和学习。

“我有幸遇到了好时代,应该通过努力把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好更远。”乔文君告诉记者,今后他将不断创作,把中国古老的神话、戏剧、民间历史传奇人物等内容吃透,将传统的面塑制作技艺和现代美术思想以及技法相结合,将一个个面团变成艺术品,让“历史故事”活起来,让作品更加朴实自然,让面塑艺术不断发扬光大,获得更多人的喜爱。

(来源:群众新闻网)

(责任编辑:高敏  审核签发:妙侠)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