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国家电网山东鄄城的农电工苏衍伦(右)爱岗敬业,23年为群众提供服务,赢得广泛称赞。郭绪雷 摄
格桑德吉
敬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礼记·学记》里提到“敬业乐群”,侧重讲的是学业成就。《论语·学而》里则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就将敬业的重要性提到治国的高度了。宋代朱熹将敬业解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他的《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则有明确的解读:“人生之目的,为尽义务而来。每人必有一定职务,必做一番事业,此谓之职业。……今之人误解职业,以得权利为惟一目的,实则不然。重在义务,不仅有益自身,且须有益于人群,始不辜负此人生。”
每个人在社会中立足,求得生存和发展,总要通过一定的职业途径来实现,个人价值也需从中得到体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敬业强调的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态度,实际也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一种态度。《朱子语类》里讲:“‘敬’字工夫,乃是圣门第一义……只是有所畏谨,不敢放纵。如此则身心收敛,如有所畏,常常如此,气象自别。”对于所从事的职业常怀敬畏之心,在日常事务中保持严肃恭敬,这不仅因为它是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障,而且更是个人价值实现和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对职业的敬重首先体现在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表达的是对自己人生和社会的一种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责任意识。
敬与畏相关,也与爱相连。所谓“爱而不敬,非真爱也;敬而不爱,非真敬也”。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做到真正的敬业。对职业的热爱体现在价值认知和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状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职业都自有其中的甘苦,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真切地体会;另一方面,一个职业尽管看起来也许并不十分重要,甚至于从世俗和功利的角度来看可能平凡和微不足道,但只要你全身心投入,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义,也同样可以做出一番伟大的成绩,同时你也能够从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今天,我们正在从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我们所讲的敬业,已经不是单纯地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更是为了使自己同这个伟大事业相联结、相融合,从而履行自己的一份神圣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敬业精神就是人们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忠于职守、奉献社会的情感意志和精神力量,其最终的指向是我们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格桑德吉2000年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她主动申请来到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墨脱县帮辛乡小学教书。经过13年的努力,使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今天入学率的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如同“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所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她的这种敬业精神,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生动的诠释。
今天,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敬业精神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不仅要求人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锲而不舍,努力奋进,更要求人们在恪尽职守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勇于探索,锐意进取,不断创新。
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是青岛港的吊车司机。他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 正是从这种敬业精神出发,这位只有初中文凭的桥吊专家,通过刻苦钻研,从工人迈进了技术主管的行列,并且多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他的事迹告诉人们,每一个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只要把握创新意识,发扬探索精神,开展创造活动,就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光彩,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谱写新的篇章。(沙蕙)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韩芳 审核签发: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