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如虎添“艺”】欢度春节 喜迎新年丨虎年说虎 虎虎生威

2022年02月03日 13:32:06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图片

2022

虎年吉祥  恭贺新禧

大年初二

虎,乃陆地大型猫科动物,凶猛异常,威武神俊,是中华民族勇猛无敌的象征,为我国天干地支纪年十二属相之一,排行第三,称为“寅虎”。

图片

五代/牧溪/《墨虎图》

《格物论》云:

“虎,山兽之君也。状如猫而大如牛,黄质黑章,锯牙钩爪,须健而尖,舌大如掌,生倒刺,项短鼻齆(wèng,发音有瓮声)。夜视,一目放光,一目看物。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

虎的体态雄健,毛色绮丽,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嘴边长着长达15厘米左右白色的硬须,颈部粗而短,身体健壮,四肢有力,捕食时迅速而果断,异常凶猛。老虎的全身底色多为橙黄色,白色的腹部,黑色的纵纹布满了全身,显得条理分明,尤为华美,特别是前额的黑纹颇似汉字中的“王”字,因此被誉为“兽中之王”。

据有关专家考证,虎的崇拜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上的虎形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虎形或虎形兽面等,充分的说明了虎很早在人们心中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

唐以前,人们把虎已看作是百兽之王,称之为“大虫”,其性勇猛、威武、刚强、胆魄且具活力,在我国古代人们心目中是威严与权势的象征。

《抱朴子》云∶“虎五百岁则变白。是神物。”故“四神”中的西方之神便是白虎,是镇西之兽。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升天,同时也成为劳动人民最喜爱的保护神。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老虎在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中始终保留着一种神圣不可侵,威武不可敌的感觉。由此,常常在中国的成语故事和民间谚语中就有体现。

象征“威严和权势”

如“谈虎变色”、“一山不容二虎”、“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狐假虎威”、“虎头铡”等等,都是说明老虎的威名,同时表现出言谈举止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气度。

象征“勇敢和无畏”

    如虎将、虎臣、虎士、虎贲将、如虎添翼、将门虎子、虎啸风生、虎狼之师、虎视眈眈、猛虎出山、藏龙卧虎、龙争虎斗等等,比喻军队有强大的战斗力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即使在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都用的是“虎符”。

象征“祈福和辟邪

    如大门上的虎形兽面铺首、门前的虎头墩、房檐上“四神”之一的虎形瓦当、将军甲胄上的虎形纹饰、武士头上的虎头盔、军队的虎形旗、墙上悬挂的老虎中堂和虎字、睡觉枕的虎头枕、儿童头上戴的虎头帽、脚上穿的虎头鞋等等,连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也在腰系上虎皮裙,以显示威武。因此,这些虎形纹饰,多是用于祈福、镇宅,辟邪、安神,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和靠近。

由于唐代丝绸之路的快速发展,西方的狮子被运到了中国,这个与老虎平分天下的猛兽,居然成为唐人心目中崇拜的神兽,老虎的形象逐渐减少和淡化,但初唐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老虎威武之躯。

如在唐高祖李渊献陵四门,分别就雕刻有大型石虎1对(现存5尊),其身躯浑圆,姿态凝重,头硕大,颈粗短,背平阔,四肢伫立,造型凶猛,令人生畏。

在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这个特殊的乾陵,石狮子蹲踞四门八方,成为后代帝陵制度的典范,然还保留了对老虎的一丝情节。在玄武门神道东侧石刻中,依然发现了石虎的形象。

石虎体型不大,四肢和头顶部残损,圆眼、闭口、身体健壮,仔细观看它的脖子上带有项圈,旁边还有一个石刻基座,应是驯兽师所站立的位置,说明这是一个石刻组合,石虎与牵虎人。

又如在唐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和章怀太子三墓墓道西壁壁画中,就绘有大型的白虎形象,白虎对青龙对称,神韵施于全身,祥云绕于四周,身躯矫健,姿态威武。

    在永泰墓墓志铭的线刻画中,同样刻有虎形纹样。

总之,不管人们思想如何变化,老虎始终在我国人们心目中是“四神”之一,它守护着西方的安宁和太平。

虎是山中之君、百兽之王,人们爱虎、敬虎又畏虎。虎既是强壮、威武的象征,也是吉祥与平安的瑞兽。

2022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讲话中,他满怀信心的说道:“在中国文化中,虎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中国人常说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如虎添翼,虎虎生威,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险阻,全力扫除新冠肺炎疫情阴霾,让希望的阳光照亮人类。”

疫情在奋战中退缩,春天在严寒中前进。在虎年到来之际,愿我们大吉大利、一帆风顺,高质量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的祖国;愿我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以九牛二虎之力,战胜疫情,送走瘟神,迎接美好的明天。

(来源:咸阳文旅)

(责任编辑:官海之 审核签发:蜀秦)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